官方网站
章程制度
我的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章程制度

德源希望教育救助中心

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德源希望教育救助中心是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从事教育扶贫、社会救助等社会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二条 本单位的宗旨是尊崇爱国、孝老、公益环保理念,让爱循环起来,助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我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实现教育脱贫。

本单位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

第三条 本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民政部。

第四条  本单位的住所设在北京市

第五条 本单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举办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举办者、开办资金和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单位的举办者是蔡光胜、宋凯、阳志明、胡巧燕、王泽、罗辉、周惠艳、张友殿。

举办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本单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二)推荐理事和监事;

(三)有权查阅理事会会议记录和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第七条 本单位开办资金:300万元;出资者:湖北铭日工程有限公司,金额:300万元。

第八条 本单位的业务范围:

(一)按照合法、自愿、有效的原则,开展各种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募集教育资金、物资等;

(二)在贫困地区扶持发展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事业,建立希望小学,资助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完成学业,鼓励、奖励、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三)资助我国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促进当地文化素质和能力提高,以达到教育脱贫之目的;

(四)为贫困地区提供医疗救助和大病救助;

(五)举办活动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以自身行动吸引全社会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六)开展与国内外教育组织和热心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其他的组织、个人的友好往来和相互合作。 

业务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经批准的事项,依法经批准后开展。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

第九条 本单位设理事会,其成员为3-25人。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3名。理事会是本单位的决策机构。

理事每届任期4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十条理事的资格: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拥护本章程;

(二)自愿为本单位服务;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一条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由举办者、出资者、职工代表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三)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理事的权利:

(一)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理事会会议,执行理事会的决议;

(三)提议召开理事会会议;

(四)有权获得履行职责所需的与本单位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五)对本单位工作情况、财务情况、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六)有权在理事会上提出质询。

 第十三条理事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章程的规定,忠实履行职责、维护本单位利益。当其自身利益与本单位利益相冲突时,应当以本单位最大利益为行为准则,并保证:

(一)在其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越权;

(二)不利用理事职责为自己或任何他人谋取利益;

(三)不从事损害本单位利益的活动;

(四)未经理事会同意,不得泄漏在任职期间所获得的涉及本单位的保密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理事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谨慎、认真、勤勉地行使本单位所赋予的权利,以保证本单位的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的规定;

(二)认真阅读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报告,及时了解本单位管理活动状况;

(三)亲自、独立行使被合法赋予的职权,不得受他人操纵;非经章程允许或者经理事会决议通过,不得将其职权转授他人行使;

(四)对重大事项做出决议时,征求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

(五)接受监事对其履行职责的合法监督和合理建议。

第十五条 理事可以在任期届满以前提出辞职。理事辞职应当向理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第十六条 本单位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的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

(三)决定年度业务活动计划;

(四)审定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五)决定开办资金的变更;

(六)决定本单位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七)聘任或者解聘本单位秘书长、副秘书长和财务负责人;

(八)罢免、增补理事;

(九)决定办事机构的设置;

(十)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一)决定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

(十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七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如理事长不能召集,可以委托其他理事会成员或者由理事会成员推选召集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召开理事会会议:

(一)理事长认为必要;

(二)1/3以上理事联名提议。

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者召集人需提前10日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一并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十八条理事会会议应有2/3以上的理事出席方可举行,其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本单位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三)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

(四)聘任或者解聘本单位秘书长和财务负责人。

第十九条 理事会会议上,每名理事享有一票表决权。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应当书面委托他人,委托书中应载明委托权限。每位受托人每次只能接受一位理事的委托。

理事连续2次或者累积3次不亲自参加理事会的,自最后未出席的理事会结束之日起视为自动辞任。

遇有特殊情况,理事会会议可采用通讯方式召开。但是,以非通讯方式召开的理事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

以通讯方式召开理事会会议的,理事会决议可采取通讯方式表决,即通过理事在邮寄或传真的决议上签字的方式进行表决。采用通讯方式表决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向每位对表决事项享有表决权的理事都发送了书面选票;

(二)书面选票应当详细记载表决事项;

(三)书面选票必须载明书面选票截止的最后时间;

(四)书面选票必须载明本次通讯表决所需要的最低人数和最低通过比例,该人数和比例应不低于章程第十九条的规定。

通讯表决应以通讯表决中规定的书面选票截止的最后时间为表决有效时限。在规定时限之内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结束时,未表达意见的理事,视为不同意。规定时限应从书面选票发出之日起计算,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最多不超过十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会议的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本单位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二十一条 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第二十二条 本单位秘书长对理事会负责,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单位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的决议;

(二)组织实施本单位年度业务活动计划;

(三)组织拟订本单位办事机构设置的方案,报理事会审定;

(四)组织拟订内部管理制度,报理事会审定;

(五)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和财务负责人,报理事会决定;

(六)提议聘任或解聘办事机构负责人,报理事会决定;

(七)决定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第二十三条 本单位设监事1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二十四条  监事由举办者、出资者、职工代表和业务主管单位推选产生。本单位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及其近亲属和本单位财务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二十五条      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本单位财务和会计资料;

(二)对本单位理事会、秘书长、副秘书长遵守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

(三)当本单位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的行为损害本单位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并应当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六条      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监事和未在本单位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本单位获取报酬。

第二十七条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法定代表人代表本单位签署有关文件。

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本单位发生违反法律或者章程的行为, 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本单位发生违法行为或者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单位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能胜任本单位工作;

(二)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本单位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

(三)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

(四)因犯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 3年,或者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

(五)担任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自该单位被撤销登记之日起未逾3年的;

(六)非中国内地居民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财产管理、使用原则及劳动用工制度

第三十条 本单位收入来源:

(一)政府资助;

(二)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提供服务的收入;

(三)利息;

(四)捐赠;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条本单位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盈余不得分红。

本单位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二条本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本单位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三十三条本单位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四条本单位年检、换届或者变更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进行财务审计。

第三十五条本单位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第三十六条本单位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制度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章程的修改

第三十七条本单位修改章程,须经理事会到会理事2/3表决通过后15日内, 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经同意,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六章 终止和终止后资产处理

第三十八条本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开展活动的;

(三)发生分立、合并的;

(四)自行解散的。

第三十九条本单位终止决议,应当由理事会2/3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本单位终止决议通过后的15日内,由理事会确定的人员组成清算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逾期未成立清算组的,由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有关机关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组应当包括具有律师、会计师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清算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剩余财产,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本单位应当自完成清算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四十条本单位经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一条本单位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单位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章程经2020811日第一届三次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三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理事会。

第四十四条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